第二百九十三节 农业公司(三)-《临高启明》
第(2/3)页
这一番话算是不露痕迹的拍了元老院的马屁。马屁人人爱听,胡五妹的马屁又比“再造父母”之类的颂词要含蓄地多? 许延亮顿时“龙颜大悦”。
“你说得对。一个政府就应该能做到这点!”许延亮说,“你到这农庄――我看叫宝成公司?”
“正是? 宝成是我从前家乡的村子的名字。用来命名也算是‘不忘本’。虽说到了三亚就是扎了根,日后还要开枝散叶? 但是这自个的‘本’在哪里可不能忘。至于注册公司? 那是天地会的大万首长建议的? 说我现在家业大了,不如注册个公司,搞多种经营方便,申请贷款什么的也方便――不用专门走小农户贷款,可以按照农业企业的资质贷款。”
“大万?”
“就是农业口的万里辉万元老。”袁斐解释说。
“噢,是他。”万家兄弟里万里辉居长,自然就是“大万”了。从这番描述看,这位胡庄主的产业着实不少。
“这么说你开办的厂不少啊。”许延亮说,“能不能详细说说。”
胡五妹心头一紧,这是什么路数?但是再一想自己那点家底元老院再清楚不过,有什么好瞒着藏着的。当下做出一副坦然的模样笑道:“说厂未免太自大了,不过是些小作坊罢了。”
原来他这庄子里除了磨坊之外,还有麻绳厂、棕垫厂、果干蜜饯厂等好几个小厂子。
“……还有就是港口那边新开的水产品加工厂了。说是厂,实际就是几个车间。少得十几个人,多也不过三五十个人。而且还是季节性开工。这样工人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这些都是农产品加工类的企业,许延亮微微有些失望。不过再一想元老院也没有向三亚扩散过什么像样的轻工业。他这样的私企能有这水平就算不错了。
“谁负责技术指导呢?”
“都是通过天地会聘请的。”胡五妹说,“安装机器、调试、生产……一条龙的服务。没什么问题。就是机器出了故障挺麻烦。修理工要到田独去请,一停就得好几天。”
“那要用不少工人吧,农场的工人雇了多少?”
“倒也不算太多,不算南洋奴隶的话,男女工人有二百来个,加上孩子和老人有三百多人了。”
“怎么?你这里还用奴隶?”
“当然用,”胡五妹有些奇怪的看了眼许延亮,“这里上规模的农庄都用。”
许延亮对元老院的奴隶问题所知甚少,他只知道开发田独和台湾的时候大量使用了奴隶,没想到这奴隶劳动还扩散到了民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