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团队-《大国重工》


    第(2/3)页

    补充进来的名义上叫作新人,平均年龄却已经达到了60岁,其中只有一个年轻人,那就是冯凌宇。也得亏有他这么一个人,才把平均年龄给拉低了两三岁。这批新人正是杨海帆向冯啸辰说起过的浦江的退休工人,杨海帆回了一趟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冯啸辰开出的优厚条件,一下子就招到了20多名技术精湛的老工人,并把他们带回桐川。

    这些退休工人当然是没有编制的,因为合资企业还没有建起来,所以他们甚至连个正式的名份都没有。杨海帆把他们安置在厂里住下,用冯啸辰提供的经费给他们发着工资,让他们先熟悉环境,同时向农机厂原来的工人传授一些技术。

    桐川农机厂原来也就是50多人,裁掉十几人之后,剩下的还不到40个人,浦江来的老师傅们平均每人也就是指导一两个工人而已。原来这些工人的技术水平之差,简直是令人齿冷。老师傅们来了之后,对这些人稍加点拨,众人的技术水平便都有了突飞猛进的上升。被杨海帆留下来的这些工人,多少都是有些上进心的,他们见这些浦江来的老师傅又有本事,又愿意传授他们技艺,一个个都心存感念、五体投地。一个多月来,新老工人的感情日益融洽,厂里的氛围也变得格外和谐。

    冯啸辰和佩曼现在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60多名工人干部聚在金工车间,排成几排,等着杨海帆给他们讲话。

    “各位师傅,现在我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这位是德国菲洛公司派来的专员佩曼先生,他将担任咱们合资企业的外方经理,同时也是我们的技术顾问,他会把菲洛公司在油膜轴承制造方面的技术传授给我们,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佩曼先生表示欢迎!”

    杨海帆站在众人面前,用煽情的语气大声地说道。他还真有点当厂长的天份,演讲能力颇为了得,语气、语调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哗!”

    众人一齐鼓起掌来,所有人的情绪都是发自内心的。一个德国技术顾问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更遑论他还是企业的外方经理,是掌握大家命运的。

    原来农机厂的那些职工,早就盼着外方经理到来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合资不是一个幻觉,他们真的能够成为合资企业的雇员了,据说这种企业的工资水平都是翻着番往上涨的。

    至于从浦江来的退休工人们,心情也同样激动。他们是出于对杨海帆的信任才从浦江跑到这个落后的小县城来的,白拿了一个月的工资,在这里只干了点不值一提的工作,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不知道杨海帆啥时候会突然来通知他们再返回浦江去。现在好了,外商真的来了,这家合资企业一旦办起来,他们起码有三五年的工作可做。想到杨海帆此前承诺给他们的薪水,每个人都是满面春风。

    佩曼装模作样地给众人说了几句话,冯啸辰正待上前把佩曼的德语译成汉语,人群中走出来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向着众人已经说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