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哪怕肉身强得像一位体修,但蚩曜并没有忘记,他的本质其实是一位蛊师。 “也就是说,我现在看起来是大金刚的体魄,但这其实应该算作是我的指玄神通才对。” 蚩曜默默想道,“毕竟指玄境可以领悟各种神通秘术,蛊术自然也在其中。所以我走的其实还是武夫一品四境的路子,只不过领悟的指玄神通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甚至超过了我本身的天象境界。” 一念及次,他忽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指玄神通……谁也没说只能有一个不是?如今气运在我,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不趁此机会多升炼一些蛊物,岂不是亏大了?” 之所以生出如此想法,根源还在于晋升天象境界之后,蚩曜对于这个世界的天象、陆地神仙以及更高一层的境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如果说从二品小宗师到一品大宗师之间的晋升可以算是鲤鱼跃龙门的话;那么指玄与天象之间的差距,虽然没有那么大,但也可以算作是蛇蟒化蛟了。 因为引发了天地共鸣之后,只要气运足够,成就陆地神仙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多少指玄境的大高手都卡在与天地共鸣这一步上,终生不得其法。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些人是可以越过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愿意或者说不敢越过这道界限。 因为如果说天象之前,武人体内气机多少只是一口井水一座池塘,各有深浅,但终归只算是定量的死水。一旦遭遇生死大战,井中水也好、池中水也罢,少去一分便是一分无法弥补。那么一旦跻身天象境界,体内的水池就变成了春神湖,可以与大江大河相接相通,成了有源的活水。 但有了外源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见得就是一件百分之百的好事。 比如一旦天降暴雨,江河中洪灾泛滥,湖水自然也难逃牵连。天象境界因此也有利有弊,与天地共鸣后,就像跟老天爷交了一份户牒路引,很多事情就要有所顾忌。三教圣人之所以不敢擅造杀孽,就在于三教中人‘规矩’最重,正所谓天理昭昭,不敢越雷池一步,便是此理。 而一般的武夫虽然没有三教圣人那么重的规矩,但也不能干太多有伤天和的事情。 比如说被称为三大魔头之一的“人猫”韩生宣,他就是因为手上杀孽太甚,一旦与天地共鸣便会立刻遭遇天谴雷罚,所以才会被迫一直停留在指玄境界,不敢冒进。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天象高手如果放下面子专心去搞刺杀,那么即便是杀光万人军队,也不过多花一些时间罢了,但却鲜少有人会这么去的根本原因。 至于天象之下,那就是真的没有那个实力了。 但是,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例外。 魔教,或者说魔道高手,就是那唯一的例外。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清浊正邪在天地那里是没有高下善恶之分的,它们都是天地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组成部分。 因此当年魔教即使与天下为敌,刺杀的王公大臣不在少数,死在他们数万教众手里的普通兵士更是不知几凡,但从来都没听说过有哪位天魔是被天罚诛灭的。 如果说其他人是境界不够,不到天象没资格引天罚出手的话,那么百年前的天下第一人,魔教教主刘松涛。他在心爱的女子被杀之后大开杀戒,在朝野上下势如破竹,堪称是杀人盈野,而且百无禁忌,见人就杀。 境界、罪责,都达标甚至严重超标了。可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天罚主动降临,最后还是龙虎山当代天师以折损六朵气运莲花为代价请了自家的三位飞升祖师出手,这才引下雷罚之力,钉杀刘松涛。 由此可见天罚的标准其实也是非常灵活的,尤其是对于魔道中人来说,格外宽容。 这些明悟虽然让蚩曜了解了日后需要注意的行事准则,消除了心中的一部分顾虑,但还不是最重要的信息。 最重要的信息是,天象境之后,此方世界的人,境界提升也罢,战力提升也好,其实更多都在依赖天地之力的加持。 就像之前那个比喻一样,你只是获得了与天地这座海洋连接的权限,在它源源不断的支持下,你觉得自己力大无穷,有用不完的气机,动辄可以排山倒海、呼风唤雨,但这些其实都是假象。 不,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 如果不离开这个世界的话,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到也不错,甚至颇有一种上合天心,以身合道的意味。 但是对于蚩曜这样的过客来说,他在这方天地里无论取得多么高的权限,也不可能跨世界获得战力加持。 也就是说,对于穿梭在无尽世界的他来说,天象境界之后的那些修行其实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成果是带不走的。 与之相反,不断打磨体魄强度的金刚境,以及领悟神通秘术的指玄境才是更值得他深挖钻研的领域。尤其是指玄境界,更是与炼蛊不谋而合。因为每一只蛊物,每一种蛊术,都可以视作一门神通。 “指上玄机不嫌多啊!” /63/63440/19301411.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