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诛仙镇-《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3)页
绝地之中,无人选择投降。
反而爆发了死志。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爷爷还赚了。」
「这辈子跟着新王走到今日,已经没有遗憾,死得其所。」
于是。
小小的朱仙镇,官兵竟然攻不下来。
一波波的攻势,皆被流民军打退。
那股同归于尽的打法,连官兵们也胆寒,士气滑落,无人愿意攻城,形成了对持。
「反正已经包围了贼军,他们手里能有多少粮食,不投降那就饿死他们。」
「对啊,没必要浪费士兵们的性命。」
刘明先不愿意再战。
李坚也不愿意。
忠顺王看着远处的朱仙镇,城头飘扬的旗帜,大大的「新」字,看上去那般的刺眼。
最近很多事情,为了不影响军心,只藏在他的心中。
登莱的事情,让京城慌乱。
下达的旨意杂乱无章,让南方派兵北上,让他带兵拱卫京城。
又担忧乱军,再下旨让他先消灭乱军,然后撤师回京。
旨意下的匆忙。
如今的形势,京城局面一日坏过一日。
粮资
未备。
没有统一的调度,南方军失去了秩序,有的第一时间抵达了京城,还有得连境内都未走出。
忠顺王害怕。
金江军早不动晚不动,偏偏这个时候动。
以他对唐清安的了解,对方不是这么急躁的人。
金江军真的反了吗?
他不知道。
其实真要是金江军作乱,就这种杂乱无章的态势,多少急匆匆赶来的南方军,也只是羊入虎口。
因为金江军可以轻易的以多攻少,保持绝对的实力。
哪怕浙江兵,福建兵也不行。
不是他们战斗力不行,是朝廷的组织力不行,发挥不出原本该有的作用。
打仗又不是打架。
打仗更需要组织,哪一方组织的越完善,充分的发挥优势,谁的胜率越高。
金江军到底形势如何,京城探不清楚,也不敢去赌。
但是。
忙急忙慌来救驾的南方军,遇到了没有粮食吃的窘况。
大周国土太广阔。
不像草原的生态,只需要带着足够的牛羊,「粮食」自己能跟着军队走。
走到哪打到哪里。
农耕文明犹如生产线,不能缺少其中一环。
需要充分的组织力,才能为大军供应粮食。
而大周当下的国情,生产力本就没有绝对优势,组织力又如半废一般。
所以北方的军队只能在北方打仗,例如九边,甘肃,青海,东北。
南方的军队,只能在南方打仗。
例如沿海抗倭,广东平乱民,打安南,打缅甸,前后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军作战。
除非有难以解决的敌人,才会调动全国的精兵。
例如辽东萨尔浒之战。
大量南方的精兵,千里迢迢行军到东北,第一时间寻机与蛮族决战,因为耽搁不起。
为了减少客军长途运粮的消耗,促使本地兵与客兵联合,对敌速战速决。
否则呆的越久,对本地越不利。
因为只靠一地,是供应不起大军作战的,而十馀万大军以及无数的民夫,内地运粮到东北,大周积弊众多,同样承担不起。
所以。
年前的形势,本应该供应给忠顺王大军的军粮,犹如胡椒撒面般,供应给了十馀万南方军。
原本为三万兵,和运送粮食的民夫准备的粮食,是够他们吃的。
但是不够十馀万兵和民夫的吃食。
最后的结果就是忠顺王军中无粮吃,十馀万护卫京畿的南方军也没粮食可以吃。
大家都吃不饱肚子。
后果就是部分南方兵一哄而散,部分南方兵看见形势不对,退了回去,还有部分南方兵从民间抢粮。
这个怪谁呢。
真不好说。
怪南方兵?总不能说饿死自己吧?
北方的流民,为了不饿死,起义反抗朝廷,南方的兵也是老百姓,同样不愿意眼睁睁饿死。
怪朝廷?
朝廷也很无辜。
金江军作乱,难道因为没有准备,就不调兵护卫京畿,眼看着亡国不做任何动作?
怪金江军?
金江军真没有造反。
这就叫做天时。
按照古人的说法,又称之为国运。
忠顺王是急死的。
三万带出来的精兵,压着十馀万的乱军打。
民军终归是民军,总体上还是战备稀缺,不如
忠顺王从辽西军,三大营挑选出的精兵。
只要再给忠顺王两个月。
任你是龙在前,还是田永命,都得死在他手里。
上天向他开了个玩笑。
部下们不愿意打,忠顺王不敢告诉他们实情。
缺粮。
先从友军缺起。
刘明先,李坚等将领,先是通报了一番,过了几日在次向忠顺王告急。
内忧外患,忠顺王要求继续攻击朱仙镇。
拿下朱仙镇就放粮。
人们还以为是忠顺王对他们前番态度不满,无可奈何督促军队重新攻城。
但现在朱仙镇的数万流民军,是上千万流民中最硬的骨头。
要打败他们,那就要杀死他们。
哪怕官兵火器厉害,朱仙镇城墙残品不堪,坍塌无数,可攻城中,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六百。
一日又一日。
粮荒终于引起了恐慌。
士兵们没有流民们必死的觉悟,因为两者的诉求不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