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出关-《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3)页

    去年在陕西,龙在前的置官留银等治理之策失败,今年在河南的治理,踏上了正轨。

    这就是天时。

    一年的时间而已。

    以前在陕西留官留银,不可谓不尽心,把自家搜刮多年的财富留下,可见诚心,却仍然功亏一篑。

    多半是义军前脚刚走,城池后脚就重新举起朝廷的旗帜。

    如今。

    河南的读书人,主动管理其地方,并奔赴各地,稳定新王新获得的地盘。

    “不当差,不纳粮。”

    “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

    对贪官污吏和豪强富室实行“籍其家以赏军”。

    百姓们拥戴义军。

    “所掠金帛、米粟、珠贝等物俱上掌家;凡支费俱出自掌家,但报成数。请食不足,则均短之。人不能囊一金,犯者死。”

    在起义军内部从上到下实行了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度,保证了流民军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而龙在前在饭食上“粗粝与众共之”,穿著方面“衣帽不异人”,混在战士当中都使人难以识别。

    无论他是否真心,但是十余年如一日,假心也就成了真心。

    获得士兵们的拥戴。

    今年下半年的河南之举。

    预示着流民军转变了态度,不再把大户当成死敌,开科举成功,就是双方的融合。

    在河南。

    流民军良莠不济。

    龙在前多次重申他一直以来的军令。

    严禁抢掠民间财物、随意杀人和调戏妇女。

    要求加入他的大珰们,向自己的老军看齐,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并郑重下令。

    杀一人者如杀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

    进攻各城时。

    龙在前也会提前发布命令。

    “窝铺内藏匿妇女者斩。”

    义军作战时的军令也极其严格,令行禁止,“临阵无得反顾”,“前者死,后者继进。”

    攻城时为了实施爆破或拉崩,命令军士派人冲往城下凿取三块墙砖,完成任务的回营休息,不足数的正法。

    尽管城上矢石交下,战士们仍然奋勇攻城。

    良好的军纪,良好的作风。

    仿佛真的如新王所言。

    要闯出一片新天地!

    流民军比正规军都还要军纪严明。

    朝廷的公文,把流民军比作犯上作乱、十恶不赦的盗贼。

    可惜。

    老百姓却从自己的亲身感受,根本不信朝廷的这一套。

    他们的心是向着起义军的。

    多次帮助流民军,不但为他们送补给,还为他们通风报信,甚至主动加入他们。

    第二年春。

    新王的大军开始四处征伐。

    陈德言送来了信函。

    “初,贼之至他邑,有百姓候于途者,有饷之粮者,有贻之弓箭者。”

    唐清安握着手里的毫无分量的一张纸,却仿佛感觉到了千斤的重担。

    “流民军不可小觑啊。”

    “朝廷的主意定了没有,关于我们进关剿匪的奏疏。”

    唐清安问向贾鉴。

    贾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朝廷至今还为定论,皇上也没有表明态度。”

    “哼。”

    唐清安冷哼。

    从去年开始,金江镇就在积蓄物资,扩充兵马,收缩力量。

    第四镇都顾不上。

    日本的形势,第四镇自己一镇独扛。

    最后是什么样子,全凭第四镇的能力。

    “不能任由朝廷拖延,给他们压力。”

    “只怕朝廷坚持不了多久。”

    贾鉴感叹道。

    去年流民军所谓新王的表现,令人咋舌。

    无论仁德还是施政,的确有君主之相。

    是金江军未来的大敌。

    幸亏将军在国内有根基,多年的接济流民,为将军的威明传播深远,深入人心。

    否则将军还不一定能争赢人心。

    “让朱秀入山东。”

    唐清安不等了。

    两条道。

    一条陆路,走山海关。

    一条海路,走登莱。

    既然朝廷无法做出决定,他们原地等死,唐清安却不愿错失机会,任由流民军做大。

    新王的势头,有些太猛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