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许崇面露凝重,“我怀疑这就是道心种魔的神通之力。” “也就是说,他能随时随地控制我了?” 李向学眼神一闪,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许崇没注意这点,自顾自说道:“不是没有可能……本来,我是有办法可以尝试一下替你解除控制的,但我不敢尝试。” “若是没有成功,那倒还罢了。” “万一成功了,且不说姬庆之是否会察觉,单就脱离了束缚的心魔是否会瞬间吞噬你的心智,这一点我无法判断。” 说完,许崇顿了顿,表情认真起来:“所以,你不要再参与任何事情了,等时机到了,我会安排你隐藏起来。” “隐藏起来?” 李向学蹙起眉头。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许崇摇了摇头,“但永泰帝的强大,出乎了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想象,绝非是那么好对付的。” “无论你再痛恨他,也决不可鲁莽行事。” “另外,虽然不知道永泰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过我已经有了万全的把握,能阻止雍州蝗灾再次上演。” “方家这边,因为春秋冢即将崩毁,打算利用你来对付永泰帝,夺取百草园,你暂时需要虚与委蛇,表面上配合一下他们的计划,来保证你自身在春秋冢的安全。” “其余的事情,交给我就好。” 许崇搭上李向学的肩膀,表情极为严厉,“听我的。” “……” 李向学迟疑少许,终于露出一个浅笑,点了点头:“好。” “另外,不要再进春秋堂了。” 许崇说着,往墓穴外走去,“老李家还要靠你光耀门楣,传承香火。” 李向学看着许崇的背影消失,眼神莫名。 光耀门楣,传承香火? 的确,这是每一个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执念。 可问题是,爹爹也好,阿母也好,从来都没有跟我说过这个啊。 他们反复叮嘱我的,是另一件事。 …… …… 京城。 楼有知如同往常一般,散值后径直回府,从书房的暗道下到地宫。 而刚一进入地宫的中央大厅,他的脚步猛地顿住,注意力落在了厅内的桌案之上。 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来了一封信笺。 “有人来过!” 楼有知瞬间确定了这一点。 自从修建地宫开始,二十多年来,他没有过一天一刻放松过警惕。 整个楼府,整个地宫,到处都有着极其细微的布置,足以让他第一时间得知,有没有人来过后院,有没有人靠近过书房。 然而,他从回到楼府,到后花园,到书房,再到下地宫来到正厅,整个过程,他没有察觉出有任何异常的迹象。 “没有触碰到我的布置,却将一封信放进了地宫……是窦天渊?” “不,不是窦天渊,他并不知道这个地宫的存在。” “而其他知道这里的人,不会这么做……” 楼有知眯起双眼,也没见什么动作,那封信笺就自动飞了过来,漂浮在他眼前。 接着,无数细微的雷霆浮出体表,阻隔了一切。 做完这些,楼有知才操控着信笺缓缓展开。 !!! 只一眼,楼有知的瞳孔缩到了极致。 ‘以洞天之主同源血脉为引,献祭十倍人族,可延缓洞天衰亡。’ 信笺上只有这一句话。 而就是这样一句话,却是楼有知翻遍了所有他能接触到的古籍,都没有找到的东西。 “洞天之主的同源血脉?” 楼有知眯起双眼。 下一瞬,信笺突然自燃,顷刻间化为灰烬,而灰烬又被微风吹散,吹向四面八方。 片刻之后。 楼有知出现在了跟地宫相连的某个密室之内。 这里只有一个须发皆白,穿着朴素的老者,和塞得满满当当的十来个书架。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当着百官的面儿,直接辞官的顾成仁。 看见楼有知进来,顾成仁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你找来的古籍我已经研究了两遍,还是没有洞天衰亡的线索。” “可能是我们找错了方向。” 楼有知说着,自己走到一个书架旁,抬手取下一本册子。 顾成仁好奇的凑过来看了看,有些疑惑道:“这不是户部记录的抄本么?里面都是数字,我也就没怎么看……这里面有线索?” 原来,在楼有知的安排下,户部、吏部,还有钦天监,三个衙署内与天灾有关的记载,的确被司礼监太监毁去。 然而在毁去之前,早就留下了抄本。 也正是这些抄本,帮助楼有知挽留住了准备返乡的顾成仁。 “永泰七年……” 楼有知翻开一页,片刻后目中精光爆闪:“果然是这样!” “你把话说明白点儿。” 顾成仁皱起眉头,有些不高兴了。 “有人在中厅,给我留了一封信笺,上面写了延缓洞天衰亡的办法。” 楼有知揉了揉太阳穴。 “什么?!” 顾成仁惊呼。 “顾老且看这个。” 楼有知将册子放上桌面,指向了其中一列。 “永泰七年末,滨州有民六百万有余……” 顾成仁照着念了出来,仍旧不解,“有什么问题么?” 滨州,是整个大庆面积最小的行省,加上又靠着海,其中大半土地都不适宜农作物生长,故而历来都是三十行省中人口最少的。 “再看这儿。” 楼有知翻过一页,“永泰八年末,滨州有民一百八十余万。” “永泰八年的海沸,杀死了滨州的四百二十万人……” 顾成仁叹了口气,“这个我知道,可你不是说,滨州的天灾跟陛下没什么关系么。” “的确没关系,但问题是,滨州海沸也确确实实杀死了那么多人!” 楼有知解释道,“以洞天之主的同源血脉为引,献祭十倍人族,可延缓洞天衰亡……这是那封信笺的内容。” !!! 顾成仁悚然而惊。 跟楼有知之前的反应一模一样。 洞天之主的同源血脉…… 放到陛下身上,那就是太祖留下来的民间血裔啊! 陛下要杀的,不是难民,而是太祖的血裔?! “不可能吧?” 顾成仁面色难看。 “我之前也以为不可能,所以我就照着并州旱灾算了一下。” 楼有知幽幽一叹,“并州旱灾死了八百万人,按照半成来算,那就是四十万血裔。” “从并州旱灾到滨州海沸,是十八年。” “这么算的话,就是四十万血裔,加上四百万人,能延缓洞天衰亡十八年以上。” “差不多是两万血裔能延缓一年不到。” “而滨州海沸死了四百二十万人,血裔大概在二十一万左右……从滨州海沸,到雍州蝗灾,是十一年。” “同样是两万血裔延缓一年不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