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主中原-《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不能允许皇上迁都。”

    乱民势大。

    新王正式昭告天下,自立成王。

    随后不久。

    田永命也在四川称王。

    不同于后者,新王开始设置官员,陕西,山西,湖广,河南,不少地区已经落入新王手中。

    很多地方的守军兵力薄弱,面对新军犹如鸡蛋碰石头,不敢抵抗选择了投降。

    迁都。

    已经是迫在眉睫。

    林如海终于出面,支持了军司的建议。

    谢有成也从第一镇返回金州。

    年前的旧事,众人都不再提,团结一心面对国内的问题。

    众人看向林如海,眼神怪异。

    林如海一脸的坦然。

    将军是汉人,爱民如子,对子民的仁德,无人可以指责。

    正是明君之相。

    而大周已经失德。

    于公于私,将军入主中原,并不算亡天下,是顺应天命而出。

    “江淮不可乱。”

    林如海坚定的说道。

    长江黄河连接大运河,密布的水道,为江淮的商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江淮的生产力,无异于是大周之冠。

    福建广东的商品流入江淮,北方的商品流入江淮,江淮成为了全国的贸易中心。

    其他地方没有这个地利。

    “如果皇上迁都金陵,对我们金州极其不利,济州岛的海贸将遭到毁灭性破坏。”

    济州岛的海贸,是金江镇强军的根本。

    宋朝时。

    商税占到了天下税赋的一半。

    明朝军事强,但商税弱。

    大周承袭明制,农税占了七成。

    农不稳,则国亡。

    大周可以不在乎商业,因为他没有,聊胜于无而已。可金江镇不能不在乎。

    商不稳,则金江镇废。

    “可是皇上真要迁都,岂是金江镇能拒绝的,只怕皇上不会听金江镇。”

    “他不能不听。”

    谢有成反驳。

    “南下之路只剩山东,让陈德言盯死皇城,但凡有动静,只需要轻骑就可以断皇上的南下之路。”

    “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责骂。”

    “天下之心,朝廷还剩几成?”

    谢有成轻视道,然后看向林如海,希望他支持自己的话。

    林如海没有让谢有成失望。

    文武之间有矛盾。

    不可能没有。

    但是事情有度,在大事方面,双方还是能做到互相配合。

    “北方人心尽失,南方还有一半。”

    “皇上仍然是皇上。”

    从第一镇回来的不只是谢有成,还有冯胜之。

    冯胜之坦然道。

    “谁第一个欺辱了皇上,就会背负上骂名,遭到同仇敌忾的反对。”

    众人无言。

    冯胜之说得并没错。

    很多人骂朝廷昏庸,但不意味就希望大周覆灭。

    人心是很奇怪的东西。

    可以骂,都为你赞叹,犹如那些御史们。

    但是当你真的做了有损国体的事情,则会遭受千夫所指,被人们唾弃。

    现在的金江镇,面对的是一个瓷器。

    想要的是一个完好无损的瓷器,越完整越好,对金江镇才是最大的利益。

    新学不光是在金州生根发芽,江淮一带也开始有了新的思想。

    又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宋明周礼学,反对当下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

    “多学而识,行必有果”,学以致用。

    要求实地调查,提倡独创,反对盲从和剽窃。

    还有提倡“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

    宣扬“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否定了君为臣纲的道学理论,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

    甚至认可金州的军学堂,但是认为应该去掉军字。

    然后应该加强金州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权利。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以“众治”代“独治”,扩大郡县守令权利的主张。

    甚至倡导均田说,提倡工商皆本,改变士农工商传统之法。

    种种的学说,互相之间皆有借鉴。

    这种思想在清朝是要抄家灭族的,但是在周朝,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群体的增加,越来越受支持。

    正是私学的厉害。

    私学有时候有害处,例如明朝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最大的麻烦就是私学。

    但私学也有他的好处,解放了思想。

    明朝禁不了私学,张居正权倾朝野,禁天下私院,也没有成功。

    清朝可以。

    禁止了私学。
    第(1/3)页